《父母爱情》这部剧除了江德福与安杰的爱情,最大的看点就剧中的小姑子江德华。
这个来自农村的女人,一举一动都能将平淡的生活搅得翻江倒海,她好像天生就是个好战分子。
江德华到底怎么讨厌,光看这几条你就知道了。
1、没礼貌,进门连个嫂子都不叫。
江德华生活在农村,因为她男人参军后生死不明,又不能改嫁,她只能在婆家守寡。
用他哥哥的话来说,德华吃苦耐劳,农村哪家没有几亩地啊,她婆婆就指望着她干活种地呢。
可以说德华在农村那过的都是苦日子,哥哥把他接过来除了帮忙照料家里,也有拯救她脱离苦海的意思。
她一进门,嫂子安杰就礼貌地跟她打招呼,这江德华一下子愣住了,连一声嫂子也没叫。
这件事情只是个开头,但是也为后面的矛盾埋下了一个雷。哥哥问她为什么不叫嫂子啊,江德华倒是心直口快,看她那么小,哪有个嫂子样?我叫不出口。
我们中国人的传统,向来不管年龄,而是论备份。因为嫂子年轻而不叫她是嫂子,也就摆明了说目中无人,我不承认这个嫂子。
可见,连最基本的礼数都没有。
2、背后嚼舌头,把嫂子骂回娘家。
江德华特特别喜欢八卦,这里说的八卦也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。她嫂子安杰一个资本家大小姐,很明显跟她不是一路人。
找不到人说话,江德华能憋死。很快,她就发现邻居秀娥嫂子跟她志同道合。
这个秀娥嫂子也是农村来的,大嗓门爱咋呼,江德华恨不得长在他们家里。俩人三聊两不聊的,把他的老底子给翻出来了。
原来,当年她哥江德福为了娶安杰,断了晋升的大好前程,这个事儿瞒得死死的,没几个人知道。
江德华一听立刻就炸毛了,回家对着她嫂子安杰一顿摔打。一场大战棋逢对手,姑嫂矛盾一点都不亚于婆媳矛盾。
安杰:你走,滚回你老家去!
江德华:这是你的家吗?这是俺哥的家,我侄子的家,就不是你的家!
江德华用一句排比结束战斗,她嫂子安杰败走娘家。这就是闲话的威力,有多少家庭矛盾都是因为听了别人的闲话。
这件事情充分说明江德华做事情全凭一腔义气,听见什么就是什么,从来不过自己脑子。
3、势利眼,欺负老阿姨。
江德华因为跟嫂子吵架,自己跑回农村老家。嫂子安杰没办法,小孩子得有人照顾啊,所以从娘家带了个保姆回来。
保姆跟安杰的情分更像是亲人,两人相处得也比较愉快。哪知道,江德华横插一扛子,突然从农村老家回来了。
江德华听到一看她们俩关系那么好,又见自己原来的房间被保姆住了,心里相当不爽,开始各种找茬。
保姆本来在洗衣服,江德华让他去蒸鸡蛋羹,蒸好了又说蒸得不够。
这一番操作下来,气得老阿姨偷偷抹眼泪。江德华在本后八卦的时候说资本家多么可恶,剥削劳苦人民。
她站在老阿姨面前的形象,完美展现了一个邪恶资本家嘴脸。虽然她没有资本家的资本,也请不起保姆,但她仗着自己是半个主人,居高临下刁难别人,属实讨厌。
本来以为她也就这样讨厌到底了,谁知道转眼几年过去,她脱胎换骨完全变了个人,让人怎么也恨不起来。
因为她这个人,虽然八婆,虽然愚蠢,虽然无知,但是她心地实诚,一心为小家也着实让人感动。
1、帮嫂子接生,嘴硬心软,情义不减。
江德华因为跟嫂子吵架跑到邻居家去睡,大半夜的保姆喊门,说她嫂子安杰要生了。
江德华一听,吓得裤子都提不上,哆哆嗦嗦地问嫂子是不是被俺气到了?
情况紧急来不及去医院,只能在家里生,邻居嫂子自告奋勇充当接生婆。
当时情况一片混乱,这边孩子都要出来了,那边还忙着洗手,几个女人手忙脚乱感觉特别搞笑。
邻居嫂子洗手的时候,江德华还不忘记提醒打肥皂,打肥皂......
这个片段可以说是江德华形象的转折点,前片都是又横又愣不讲理,可是一遇到事儿立马怂了。
说明她啊只是嘴上功夫,心里面软着呢,心里有情,只是不会表达而已。
2、带嫂子去烧纸,天真可爱。
清明节,江德华烧纸祭拜爹娘,告诉嫂子她爹娘有钱花了,她烧的纸会变成爹娘在那边用的钱。那些没有儿女送钱的老人就可怜了,没钱花。
安杰表面上虽然表示那是封建迷信,但是心里面却担心得紧,害怕自己爹娘没钱花,大半夜的跑出去烧报纸。
江德华发现这个小秘密之后,晚上自告奋勇带嫂子去烧纸,这个画面让人看起来特别暖心。江德华有这么一句话,俺嫂子有时候跟小孩一样,很好骗。
嫂子露出的这个软肋,让江德华升起了骨子里的保护欲,她就这样充当起了嫂子领路人。
感情的增进有时候需要秘密的交换。虽然几个人烧纸半岛被卫兵抓到,但是也因为这件事,姑嫂之间的感情更进一步。
3、跟亲戚吵架,霸气护嫂。
农村父母家里做客,几个不懂规矩的亲戚到处乱摸,摸来摸去摸到嫂子床上。
嫂子还没看见呢,江德华立刻发作,俺嫂子的床,也是你们能乱摸的?
为此,江德华跟那些亲戚们大吵一架,可见在她心里嫂子的地位那是相当牢固,犯我嫂子者,决不能忍,也是可爱之极了。
4、帮哥嫂养大五个孩子,大恩无言。
江德华跟哥嫂生活了大半辈子,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洗衣做饭带孩子。
那年代也没有计划生育,她那哥嫂生育能力极强,一胎接着一胎。
小的还抱在手里呢,嫂子肚子里又有了,有时候还是双胞胎。江德华仰天长叹,俺滴个娘啊,你们累死我算了。
说归说,笑归笑,这些孩子一个个都是江德华帮着养大的。哥嫂要上班,这么一大家子人,几个孩子像狼崽子一样能吃,能闹,她拼上了整个青春,把孩子们养大。
这份恩情,多轻多重,只有岁月能够说得清。外人之间才谈恩情,情人之间谈恩情高就有点见外了。
大恩不言谢,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表达。后来江德华爱上老丁,求而不得,当嫂子的卷起袖子打起了前锋。
这也足以说明,江德华这些年的付出已经深入人心,姑嫂之间早就合二为一,一条心了。
江德华这个人从前到后可以说来了个完美转身,其中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表明她的身份转变。
江德华本名原本叫江德花,听起来俗不可耐,就像她那个人一眼,乍看之下,太过招摇,让人讨厌。
后来因为安杰不喜欢这个名字,把她名字给改成了江德华,虽然只有只差,却预示了江德华的一生:朴实无华。
默默付出,终其一生的陪伴,此情可遇而不可求。
剧情尾部有那么一个镜头,嫂子安杰老年倒在病床上,白花花的阳光照进病床,显得有些孤独有些苍白。
刚好赶上江德华她哥过生日,无法陪伴,刺客嫂子的病床前只有江德华一人。论姑嫂二人的真情,这一个镜头足够。
你说就这样的一个江德华,即使她在讨厌,跟她她的真心真情和付出比起来,谁能很得起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