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春节,你有没有回家陪父母过年?
每到年关,回家过年便成了最热的话题。离家的游子盼着回故乡,出嫁的姑娘念着回娘家。家,之所以称之为家,之所以让人牵挂,就是因为那里有疼爱自己的父母。
01
大年初一,就地过年的我,带着对父母的思念,去看了贾玲导演并主演的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李焕英是贾玲的妈妈,车祸去世已经近20年。
20年前,贾玲刚刚考上大学。如今,她早已有了自己的公司,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。可是越成功,她就越失落,越想念妈妈。
名气有了,钱也有了,可又有什么用呢?妈妈再也看不到了……
为了怀念妈妈,弥补自己心里的遗憾,贾玲创作了小品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紧接着又自己学习做导演,花了5年时间,把妈妈的故事拍成了电影。
电影里,贾玲扮演的贾晓玲,经历妈妈车祸去世后,情绪崩溃,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,见到了妈妈李焕英年轻时的模样。
她假装李焕英的表妹,去接近她、认识她,很快就成了她亲密无间、形影不离的好姐妹。
贾晓玲心想,过去自己不争气,没能让妈妈开心,如今难得有了机会,一定要帮妈妈“出人头地”。
她帮李焕英抢到了全厂第一台电视机,逼着她去打排球争冠军,还想方设法给她张罗对象。看到厂长的儿子喜欢李焕英,贾晓玲高兴极了,主动制造机会让他们相遇。
在女儿心里,最大的孝顺,就是让妈妈过上好日子:
我妈为我吃了很多苦,操了很多心。如果重来一次,我一定要改变她的命运,让她过上更幸福的生活。
看到“表妹”这么卖力,李焕英的确很开心,也很支持她。明明不喜欢厂长的儿子,也配合贾晓玲去约会。明明知道自己参加女排比赛会输,也仍然咬着牙往前冲。
直到电影的最后,贾晓玲才发现,原来穿越的不只有自己,妈妈也与她一起穿越了。年轻的李焕英一直知道,这个莫名其妙跑来帮忙的表妹,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:
女儿在努力弥补遗憾,妈妈当然要想办法配合她、满足她。
看到这里,所有人都为这份深藏不露的母爱落泪。
我们总以为,自己已经很爱妈妈了,殊不知,妈妈远比想象中更爱我们。
贾晓玲一直以为,自己没出息,拖累了妈妈:
如果生的不是我,妈妈能过得更快乐。
于是她告诉李焕英,如果你跟厂长的儿子结婚,将来生个女儿,会出国留学,月薪8万……可李焕英却说:
我的女儿呀,只需要健康快乐就行。
听了这句话,贾晓玲哭了,荧幕前的我也哭了。
当所有人都在盼着你飞得更高时,唯有妈妈,只要求你健康快乐。李焕英最终放弃了厂长的儿子,选择了普通的锅炉工做自己的老公。因为在她心里,过平凡的日子,生一个快乐的女儿,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。
下辈子,还是我当你妈。
02
为了回报妈妈深沉的爱,无论是电影中的贾晓玲,还是电影外的贾玲,都付出了很多。
她搬回了妈妈一直想要的双开门冰箱,买来了妈妈最喜欢的绿色皮衣,还开上了妈妈最羡慕的敞篷车……只可惜,妈妈再也看不到了,那份遗憾,只能一辈子藏在心里。
相声演员岳云鹏,跟贾玲有着同样的遭遇。
2013年,岳云鹏在德国演出,上台前突然接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。
那一刻他懵了,登台表演吧,对不起父亲。放弃演出吧,又对不起观众。挣扎了很久,他决定忍痛登台。
演出结束后,他失声痛哭。
后来,岳云鹏和父亲的故事,被诗人董玉方写成歌词,找人谱了曲,创作出了歌曲《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》。
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,我多想不顾一切去看你,让你看看我的成绩,算不算有了一点出息。
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,我一定不顾一切去看你,让你看看我的儿女,长得像我又像你......
岳云鹏说,父亲最大的愿望,就是看到自己上春晚。可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时,父亲已经去世三个月了。
他经常想:如果再多给父亲一点时间,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切,该多好呀,可是人生没有如果。
但他始终相信,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,一直有一个人,在默默看着他,为他鼓掌,替他骄傲。
“子欲养、亲不在”,是不少中年人心底最深的痛。
春节时,我打电话给闺蜜晓晓拜年,她哽咽着说,这个除夕是在医院度过的,妈妈脑血栓,住进了重症监护室,至今没有脱离危险。
晓晓妈妈刚刚60岁,前几天还在帮女儿带孩子、做家务,突然就发病晕倒,不省人事。妈妈病了以后,晓晓一直很自责。
自退休以后,妈妈一天都没有休息过。先是帮大儿子带孙子,接着帮二儿子带孙女,最后还要去女儿家带外孙。
晓晓生孩子后,也曾考虑雇个保姆,可把孩子交给外人,始终不放心,最后还是选择把妈妈接来帮忙。
临近年关,晓晓和老公工作特别忙,还经常加班,家里所有的事情,几乎都是妈妈在打理。妈妈也特别能干,不仅能把孩子带好,家里也收拾的干干净净,从来不让女儿操心。
吃不好、睡不好、孩子闹、家务多……这个任劳任怨的妈妈,终于把自己累病了。
年轻时我们总以为,不着急,有得是时间孝敬父母。最后却发现,太多离开都是猝不及防。
人生不会重来,如果没有好好珍惜,只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来不及的悔恨。
03
曾经看过一个问题:哪一瞬间,你突然理解了父母?一位妈妈的回答,让人泪目。
年轻时,我很叛逆,经常惹父母生气。我讨厌妈妈的唠叨和小气,讨厌爸爸的专横和霸道。
每次上学前,听到妈妈一遍遍催促我穿秋裤,我特别烦,不想理她。
每次去市场买菜,看到妈妈为了几毛钱跟商贩讨价还价,感觉好丢人。
爸爸曾经给我立规矩说:好好学习,不准早恋,不准远嫁。我偏不听。
为了逃离父母,高考填志愿时,我刻意选了离家千里外的大学,并在当地结婚生子。
直到后来,我当了妈妈。我也学会了唠叨,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,我也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担心,也开始逼着他学习……
有一天,我妈病了,孩子太小我回不去,只能深夜偷偷哭……
那一刻,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。
人总要经历一些挫折,才明白父母的良心用苦,总要经历一些伤痛,才能领悟父母的爱。
前几天,我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感人的文字。
人到中年,我们和父母的关系,就像电影《后会无期》中那句台词:
每一次告别,用力一点。多说一句,可能是最后一句。多看一眼,可能是最后一眼。
作家毕淑敏曾在《孝心无价》中写道:
“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,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。 相信来日方长,相信水到渠成,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、衣锦还乡的那一天,可以从容尽孝。 可惜人们忘了,忘了时间的残酷,忘了人生的短暂,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,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。”
过节了,难得放假,多陪陪父母吧。对他们来说,你的一个拥抱,胜过千言万语,你说一句“我爱你”,抵过无数“对不起”。
一起点亮在看,愿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长寿。